时间:2025年10月18日
地点:二教105
主讲人简介:
元贤良,华中农业大学04级园艺专业校友,现任武汉植物方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产业导师,湖北省民盟省直综合委员会盟员,工业和信息化部AI智能体应用师技术水平。
武汉植物方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工业化种植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集产品研发、系统集成、方案实施及种植服务于一体。工业化种植体系关键技术与设备全栈自研率超80%,自主研发AI种植环控模型、中央控制器、数智平台等核心模块。自投运营100亩武汉花山植物方舟智能科技园,落地人工光植物工厂、自动化种植线、智能玻璃温室及育种加速器。

主要内容:
讲座伊始,在场师生对元贤良的到来报以热烈的欢迎。作为华中农业大学校友,元贤良现任植物方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跨行业的丰富职业经历,曾历任多家企业高管,最终跨界至农业科技领域,其职业生涯生动诠释了“目标、方法、坚持”的成功理念。元总强调,本次讲座旨在以开放、灵活的互动形式,结合MBA学员的实战经验,共同探讨设施农业产业的前沿趋势与商业模式创新,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实用的行业洞见。
元贤良以两个问题开启分享:“通过这堂分享大家有哪些想了解的?”以及“未来的农业会是什么形态?”,激发了师生的浓厚兴趣与思考。随后,他从全球农业的宏观视角切入,系统剖析了六种代表性农业形态。他指出,美国大农业依托人少地多和现代工业基础,成功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日本精细农业则在人多地少的资源约束下,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生态种植模式,为中国农业提供了宝贵借鉴。荷兰高效农业则凭借高科技玻璃温室技术,在国土有限条件下实现了单位面积的高效产出,其经验极具参考价值。元总指出,每种农业形态均具有其独特的地域适应性,中国应该立足本土资源禀赋,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
在深入探讨设施农业发展现状时,元贤良重点解读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与产业现实状况。他指出,2023年发布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是我国在该领域的首部系统性文件,标志着设施农业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重点。然而他也提醒,政策从出台到全面落实存在一定滞后性,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耐心布局和持续投入。他强调,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以高效率突破低效瓶颈”,这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层面,更需要商业模式和产业链协同的全面升级。
作为本次讲座的核心环节,元总介绍了植物方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商业模式。该公司创立于2015年,最初专注于物联网技术研发,通过承接海外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2022年获得投资后,公司正式独立运营,定位为“工业化种植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构建了从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到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在创新成果展示环节,他重点介绍了公司自主研发的草莓自动化生产线。这项创新技术实现了每平方米年产5-6吨草莓的突破性成果,远超传统农业的产出效率。与此同时,公司通过打造“方舟草莓”等自主品牌,成功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展现了品牌化运营的市场潜力。
在讲座最后,何德华老师从三个方面概括了本次讲座的价值:首先,系统展示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揭示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其次,通过对植物工厂商业模式的深入剖析,让师生们认识到这种创新模式既能解决农业产业的实际问题,又具有显著的市场价值。最后,元总分享的个人职业发展经验,也为MBA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师生围绕品种选育策略、智慧农业内涵等专业问题与元总展开深入交流。针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元贤良指出,品牌化的核心在于建立稳定的品质交付体系,而非片面追求口感差异。对于智慧农业的发展,他强调应该避免概念炒作,关键在于注重实际效果的验证。当被问及如何提升行业认知时,元贤良结合自身跨界经历提出,从业者需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主动拥抱新技术变革,通过分析行业领军企业的发展路径提升认知能力,才能深刻把握行业本质。

本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学生对农业科技的认知,更增强了对植物工厂农业产业化商业模式的认识。元总提出,未来植物方舟计划继续深化技术研发,推动设施农业与碳中和、乡村振兴结合。本次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分享,更是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为华农MBA学子提供了宝贵的行业洞察。
文字|樊煜
图片|张骞鹤
编辑|姚依雅
审核|王玉